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节 (第2/4页)
初支持胡展堂地将领应该清除掉,提拔自己人,总理的教训不能忘。” 陈壁君提到总理地教训时,汪精卫若有所思神情的点点头,他们夫妻私下里经常交换意见。得出地结论是总理**未能成功的最大教训就是手里没有一支忠诚地军队。 “你看那个庄继华能不能行?”陈壁君问。 “才干倒是很有才干,其他的还需要观察。”汪精卫答道。 “用不着一棵树上吊死吧。那个王东城(即王懋功)怎么样?如果可以,趁这个机会把他提起来,先示之以恩。” “好主意,我的夫人,你真是我得好内助呀。”汪精卫哈哈笑道。 可是汪精卫忘记了,文前武后都是在天下太平的年代,乱世中插手军队的文人结果往往出乎他们的意料。 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许崇智不得不公开承认自己治军不严,并表示要彻底追查粤军将领涉案情由,蒋介石汪精卫趁机逼许崇智免除第一军军长梁鸿楷地职务,由李济深接替,随后逮捕了梁鸿楷、杨锦龙、张国桢、梁士择,魏邦平见事不妙出走香港。 李济深接替第一军军长职务之后,随即宣布对杨锦龙旅魏邦平的粤军第三师进行整编,军官全部遣散。士兵一部分被收编到自己的部队中,另外一部分则投桃报李交给了扩编中的党军,蒋介石在此基础上又成立第六团。张国桢南路八属剿抚总指挥一职则有陈铭枢接任。第一阶段作战获得全胜。 到了给许崇智最后一击的时刻了,可庄继华与蒋介石却在最后一击的方式上产生分歧。庄继华的想法是通过军事委员会罢免许崇智,蒋介石却认为时不我待,许崇智的嫡系部队由许济和莫雄率领驻守东莞。广州城内地谭曙卿旅和卫立煌团都已被策反,因此许崇智实际上是孤家寡人困守广州。 “既然如此,校长必须说服汪精卫,同意解除许崇智的兵权。”知道蒋介石下决心用武力解决许崇智之后,庄继华也不再坚持,只是建议蒋介石与汪精卫保持一致,这些天他也看明白了,汪精卫和蒋介石已经取得默契,两人都想赶走胡汉民和许崇智。 “汪主席会同意的。”蒋介石毫不在意的,过了会他又有些奇怪的问:“文革。你怎么凡事都要经过军事委员会或者汪主席同意呢?” “军队的行为必须合法。”庄继华担心地说:“我担心校长从此喜欢上用武力解决问题。其实武力解决问题看上很直接很有效率,其实没用;武力只是暂时摧毁了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同样的问题还是会再度出现。所以我希望校长能为所有军人作出表率。” 蒋介石很是吃惊,他不清除庄继华为什么要说这些,而且他还感到庄继华似乎有所保留,没有把话说透;庄继华当然没把化说透,也不敢把话说透,这已经是他所能表达的最大程度,中山舰、4.12都是蒋介石抛开最高委员会擅自使用武力,前者让蒋介石登上国民党的最高领导地位,后者则早晨大**失败,国民党中央权威丧失殆尽,此后蒋介石直到败离大陆都迷信武力解决,然而他再也没有获得过成功。 九月上旬,蒋介石下令庄继华带领新一团包围许崇智公馆,同一天,何应钦率领党军包围了东莞许济师和莫雄师,许济猝不及防,全师被缴械;莫雄师驻守广九线,部队较为分散,莫雄在慌忙率领驻守樟木头的一个团和驻守淡水的一个团,逃进惠州,加入了陈炯明的部队。 许崇智接到公馆被包围的报告后,愣了好一会,他没想到蒋介石会对他下手,他原以为蒋介石只是心痛廖仲恺的死,非要彻查到底,他交出了梁鸿楷等人原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没想到蒋介石居然赶尽杀绝。他随即想到,东莞的许济和莫雄恐怕凶多吉少,蒋介石绝不会放过他们地,城内地谭曙卿和卫立煌恐怕已经靠不住了。 看着院里忙乱布防的卫队,许崇智似乎回到炮火硝烟地战场,血液重新流淌起血性和豪气,他把家人全部赶回后院,然后下令打开公馆的大门,自己则换上了便装,端把椅子坐在客厅前毫不在意的抽着大烟,好一会,门外才传来喊声。 “不要开枪,不要开枪。” 他点点头,卫队长才拎着打开机头的手枪跑到门口大声叫道:“过来吧。” 庄继华与卫立煌团的营长方靖一起走进许崇智的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