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7节 (第2/4页)
比如说李儒,看问题的角度就抛开了这些可变化因素,只在其中一点上立足推断。 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刘表的年龄,刘表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在古代,这已经算是高龄了。 五十九岁的刘表还能活几年,这真是个问题,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都不是什么人物,这一点刘表最清楚不过了,难道刘表就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想一想,不提前铲除曹操这个心腹大患吗? 这就跟朱元璋诛杀功臣一样,那也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的。 其实在历史上也一样,刘表一死,曹操立即出兵荆州,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刘表还是有些能力的,最起码曹操就有些忌惮刘表。 赤手空拳整合荆州一地的刘表可不是酒囊饭袋,就算比不上袁绍,也相差无几了。 所以刘表一定会出兵攻打曹操的,就算铲除不了曹操,刘表也会竭尽所能破坏曹操的战略部署,给两个儿子留下一定的发展时间,时间再长……那刘表也管不了了,当爹的就能做到这一步了。 再看孙策,孙策的情形和李重差不多,也是少年得志的英雄人物,横扫江东无敌手,但占据江东的孙策却有一个天然的缺陷,那就是没有战略纵深,也就是说,想要扩张实力就只有北上中原一条路可以走。 江东地势真不好,虽然有长江天险,但东南两面都是大海,没有发展的余地。 而且孙策此人极为自傲,其实也算不上自傲,人家孙策有自傲的本钱,李重已经拿下并州,冀州,而且已经向幽州伸手了。 孙策会眼睁睁的看着李重发展,自己按兵不动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孙策明白,困守江东之地约等于延缓败亡时间,现在要做的就是发展……再发展……而曹操占据中原腹地,又打下了青州,探手幽州,隐隐有天下公敌的架势了,孙策和刘表在重压之下联手,实属正常,不跟曹操抢地盘,还能跟谁抢地盘呢。 写的简单,但李儒说的却极为详细,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确实叫人挑不毛病来,就连大老粗周仓也不得不的挑起大拇指,说一声“服”字。 李重接着问道:“文优,你是说我们帮助张辽拿下南皮,然后再回军攻击袁熙,是不是这个意思?” “不错!”李儒点头说道:“与其与曹操争夺幽州,主公莫不如换个地方试试。” 想了想,李儒接着说道:“如果主公不打算帮助张辽攻打南皮,属下认为南皮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但属下认为,尽快打通曹操北上的道路才是,迟则生变,万一出现什么变故,张辽退军、放弃北上,主公就要独立应付袁谭、袁熙了。” 李重点点头,心中慢慢盘算起来,一开始自己的战略目标是拿下南皮,但李儒说的很对,如果拿下南皮,自己有可能就要和曹操开战了,这是很糟糕的情况。 如果按照李儒说的,将南皮让给曹操,自己前去攻打袁熙,就相当于和曹操平分幽州了,这样也好,最起码自己不用独立应付北方的游牧民族了,也能缓解一下兵力紧张的问题,现在唯一问题就是,李重实在是舍不得幽州大片的土地。 当然有得必有失,再说了,李儒不是说在别的地方试试吗?别的地方李重知道是哪里,不就是河套吗?那地方不比幽州差到哪去啊! 而且还可以变相的向曹操示好,你看,孟德兄!我够意思吧,不但帮你攻打南皮,我还不和你抢地盘,把半个幽州都让给你了,怎么的你也要投桃报李吧,做点生铁买卖啥的不算难为人吧,至于辽东那地方还有异族抵抗,那就怨不着我李重了,总不能我打完了地盘再双手奉上吧。 换句话说,想吃枣,就别怕枣核磕牙。 总之,这是李重对曹操的一次妥协,当然李重坐山观虎斗的心思是没办法四处宣扬的,大家内心明白就可以了。 现在的形式是李重和乌桓峭王对峙,张辽和袁谭对峙。 无论在哪方面说,李重和张辽都占据绝对的优势,根据李儒的看法,最好是用雷霆手段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