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一十四、 国家的方向 (第1/2页)
一天后的傍晚,五艘船满载着物资悄悄的离开了西京港,还是沈天阳带队,只不过多了两艘。 夕阳目送着这些英雄继续前行,同时目送他们离开的还有更多的人,默默无声。 曹元林一直看到船只消失在海面上,才起身往家里的方向走去。 现在的西京市每天都有一个新变化,每天都是新发展,城市除了越来越大以外,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漂亮,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带着饱满的热情和希望。 曹元林感慨的看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城市景象,不觉中已经到了家门口,还没开门,就听到身后有人叫。 “父亲!你回来了。” 听到熟悉的叫声,曹元林慈爱的回过头来。 “今天情况怎么样?哎,小心点,小心点!” “没关系的父亲,还有一个多月呢。”韩小月笑笑说。“父亲,你怎么才回来,母亲都等你好久了。” “我不是都说了,不要等我吃晚饭!我事情没个准点。”曹元林抱歉地说。 “晚饭不等你可以,弟弟可是等着你呢!”韩小月接着说。 韩雪为曹家刚添了一个宝宝,韩雪正在做月子,因为王华和赵小东都派去远行,所以,韩小月和韩璐璐姐妹俩都在曹家吃饭,随便帮忙下家务,当然韩小月也是代孕中,所以,基本上的事情都是韩璐璐操办。 说起刚出生的儿子,曹元林充满了幸福感,不仅仅是老来得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华人终于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娶妻生子,落地生根。 他们三百人除了有限的五十来人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娶妻了,很多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这得多亏了,艾森港那批华人的加入,他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解决了40人的婚姻大事,更重要的他们带来了华人浓浓的家族归属感,把华人的影响力逐渐从高层往底层发展,影响了西京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的点点滴滴。 现在,整个南国有华人上千人,包括他们原有的三百人,艾森港和玉鱼聚集地的三百华人,加上嫁娶过来的两百来名印第安女子,还有生育的三百来名的孩子。 华人除了在各个城市留下必要的人员外,都定居在西京市这个中心,所以整个西京市已经形成了浓浓的华人生活气氛,影响着其他居民的生活方式。 虽然这对于整个南国来说是远远不够,但是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特别是王华现在已经去回国的路上,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无数个同胞加入到他们的伟大事业中来。 “父亲,我们进去吧!”韩小月看着发愣的曹元林,提醒到。 “好,好!”曹元林说。“你先进去。小心点。” 曹元林把门关上,抬头正看到韩雪坐在餐桌前等他。“你怎么出来了,不是说做月子,应该待在房里才对。”曹元林关切的说。 “这你就不懂了。做月子可不是就坐着不动,而是应该合理的活动,方便恢复,而且对哺乳有帮助。哎呀,和你一个大老爷们说这些没用,方正我都生了这么多个孩子,比你懂得多。”韩雪温柔地说。 “行!你自己注意就行!”曹元林确实不懂,就老实的坐下。 “父亲,你回来了,那我们开饭了!”韩璐璐把各种饭菜端了上来。 韩小月赶紧上前,准备帮忙。、 韩璐璐忙说。“你给我看下孩子就行了,别给我添乱了。” 韩小月嘻嘻一笑,也没有半点不好意思,就开始逗弄起那个孩子。孩子已经满周岁了,正是好玩的时候,在韩小月的逗弄下,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一家人开心和睦的吃着晚饭。 “父亲,王华有没有新的情况?”韩小月边吃边问。 这几天,曹元林因为安排新的人员,都没有回家吃饭,韩小月自然没有机会见到,所以,今天忍不住问了。 “他很好,小东也很好。你们两个放心好了!”曹元林抬头看到两姐妹关切的表情,回答道。 “那就好!”韩小月放心了。“父亲,你给我们说说,那些新到的人员情况,那天,我站得远,根本就没看清楚。” “你啊,就是喜欢凑热闹。”一旁的韩雪说了一句。 “方正也没什么事情,多聊几句吗!”韩小月一点也不怕,笑嘻嘻的说。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曹元林没有韩雪那么严厉,就说起了关于拉帕努伊人的情况,也多说了几句这几天发生的事情。 几个人当做故事听,韩雪却有了反应。“你刚刚说的那个马铃薯应该长什么样子的?” “是椭圆形,黄黄的,一串一串结在一起,长在地下。”曹元林解释。“怎么,你见过吗?” “吃起来是不是粉粉的?” “对!” “那我好像真的见过!”韩雪点头。 “在哪里见过?”曹元林激动地站了起来。 “我想想啊,应该就是在玉鱼湖那片地方。”韩雪回忆着。“我记得那时候,因为小月他们没有吃的,我就到山上随便找吃的,有吃到过这个东西。不过那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