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节 (第2/5页)
北洋掌权的那些人都是一些老人,他们的思想与这个时代衔接上不了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却不会跟着他们那样顽固不化,我个人是坚信宋先生的话,很多事情决不能勉强的凑到一块,就好像两块岩石,只有把它们各自的棱角都打磨齐整,这样才能拼在一起。” 周宝林长叹了一口气,表情显得很凝重,他本想开口说什么,不过欲言又止。 袁肃继续说道:“我们北洋好歹有一些少壮派心甘情愿来做打磨岩石的砂纸,可是你眼中那些南方革命党人呢?他们除了一味的坚持自己的主张,丝毫不懂得也不愿意去变通,又有多少人愿意挺身而出,来想方设法去自我调解、去思考变通之法呢?” 周宝林依旧没有说话,事实上他只是一个边缘的革命者,对于之前同盟会、孙派、黄宋派、光复会这些革命派系根本不了解,自己所接受只是一个笼统的革命主张,也就是所谓的共和、民主,期望能改善整个国家和民族。 袁肃所说的这番话,听上去很有道理,也冥冥之中暗示了南北双方都存在彼此的内幕。只可惜对于他来说,自己还是不可能单凭袁肃的这番话就听之信之。毕竟现在的官僚在老百姓心中的可信性实在太低,很多花言巧语无非是为了诱导或者进一步的欺骗。 缓缓吁出一口气,袁肃其实心里也很明白,于是说道:“我不在乎你心里怎么想,我也不在乎你怕不怕死,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杀了你也不可能缓解河南省内目前的局面。倒是留着你,让你亲眼见证我们这些北洋少壮派的努力,说不定还能改变你们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对缓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势必有一定的作用。” 周宝林眉头微微动了动,脸色也露出了一些奇怪,他看着袁肃说道:“看样子,你当真是有心思一番作为了?” 袁肃不动声色的说道:“事在人为,我做我所能做的事情。” 周宝林平静的说道:“那好,我倒是拭目以待。” 傍晚的时候,袁肃招来一团团部的军官,决定明天启程前往商丘。至于开封那边张镇芳的催促,他只能先拖延一阵子,而这方面就需要五十八团林团长来协助。晚些时候他又找来林团长,告诉其自己明天返回商丘的计划,同时也让林团长不要追究周宝林的事情。 林团长自然是一副为难的样子,支支吾吾好一阵,又不敢拒绝又不敢赞同。 袁肃告诉对方,不管开封再发来什么电文、命令、通知,若如五十八团这边解决不了,那就直接推到商丘这边来。但凡有什么责任,他袁肃一力承担就是,但是明天自己会坚决把周宝林以及部分俘虏带走。 听到这里,林团长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暂且答应下来,反正只要责任不是自己来承担,大不了就不领这个功劳罢了。 当天晚上,袁肃与文钦、杜预二人又做了一些商量,他们是不会把所有俘虏都带走,毕竟四百人不是小数量,即便带回商丘也没办法去妥善安置。再者考虑到五十八团此番多少是要领功劳,所以还是要留下一部分俘虏交给五十八团来处理。 他决定带走的俘虏大部分都是周宝林的嫡系亲信,也有一些是该部民军的军官,这些人多少是有一些底子,只要能劝服周宝林归降,今后这些人肯定能派上用场。 返回商丘是第二天下午,刚刚走进第三旅在城内设置的临时司令部,戴凤翔就带着一封电文前来迎接。什么废话都没有说,戴凤翔直接告诉袁肃这封电文是开封早上发来的,张镇芳再次催促袁肃将周宝林押送过去,并且似乎是出于安抚之意的又说都督府已经把最近几天战况上报到北京,为袁肃第三旅请功。 等到袁肃亲自看完电文后,戴凤翔连忙问道:“都督,你真的抓到周宝林了?这可是大功一件呢?”虽然前几天袁肃在宁陵县发了一封电文到商丘交代事情,不过因为商丘这边忙着处理战后事宜,戴凤翔和蒋百里只听说第一团、五十八团安然无恙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确实如此,不过这件事我另有打算。先不必理会开封那边的催促,稍后我会亲自再复电过去。这几天商丘这边处理的怎么样,可有什么乱子发生?”袁肃向戴凤翔问道。 “睢阳那边昨天刚刚出了一些乱子,一些流民围攻县府,要抢救济的物资,蒋先生当时果断下达命令派兵去镇压,打死了一个领头造乱的人,事情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戴凤翔简要的先说了一下这件事。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袁肃与戴凤翔一边迈步向楼上的办公室走去,一边拧着眉头问道。在他看来,既然官府颁布了救助法令,